建设中,敬请期待....

BDI

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作者: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日期: 2021/05/20

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

081200

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制

3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

126应用技术学院

招生人数

4

联系人

彭老师

联系电话

0755-23256171

电子信箱

bdi_gra@sztu.edu.cn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

[FS93]C语言程序设计机考;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傅向华,吕羽,袁誉乐,黄炳顶
02 信息安全与SOC系统设计 张席,王树兰,张金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和一定的听说能力,掌握本学科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良好的科研合作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身心健康、具有承担本学科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和素养。

(4)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培养方向

(1)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医学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处理等领域。

(2)信息安全与SOC系统设计。主要研究网络安全、密码学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以及集成电路、SOC芯片设计等领域。

师资队伍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2人,博士学位教师30余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占50%以上。本学科注重“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配备科学研究与企业经验并重,通过从华为等企业、产业界引进高水平技术骨干,具有企业、产业相关经历专业教师占65%;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突出教学能力、又有技术开发及应用经验、有应用技术学院特色的师资队伍。


相韶华, 1980年进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等离子体物理)和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电子工程)。相韶华具有20年以上跨界创业,投资管理及担任高科技公司CEO经验。曾经作为资深科学家,博士后研究员,客座研究员等,先后服务于多家全球著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包括位于美国的贝克曼激光医学研究院(Beckman Laser Institute& Medical Clinics),香港科技大学等。在国际激光生物医学成像,数据安全及核医学等研究领域发表了20多篇论文,及13项专利授权。相博士是美国著名数据安全公司BloombaseInc的创始人,同时兼任该公司CEO。他带领的Bloombase核心团队在全球信息安全领域有12年以上的技术和行业资源积累优势,曾经参加了IEEE1619,OVA,HL7等多项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其核心产品通过了美国,加拿大,瑞士,德国和中国等权威机构和实验室的测试认证。相博士同时是中美港三地活跃天使投资人。他所投资的领域涉及新一代大数据安全,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新型环保技术及多镜头立体成像等。


傅向华,博士,教授。2005年12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2005年12月到深圳大学工作,历任计算机学科讲师、副教授,2015年12月晋升教授,2018年11月转入深圳技术大学。曾担任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工程系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大数据应用与技术研究所文本大数据研究团队负责人,并联合创办深大云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云伴母婴项目获2016年全国创客大赛冠军),历任CTO、董事长等职。主要从事大数据分析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信息检索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大规模社会媒体的动态舆情内容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监督流形学习算法及其在Web挖掘中的应用”1项,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3项;主持完成包括华为公司在内的企业横向项目“电子装联加工大数据挖掘能力探索”等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检索30余篇),以第二作者出版译著1本,参与编写教材5本,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优质资源课程多门,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深圳市科技进步奖2次,申请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7项。


黄炳顶,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信息学、肿瘤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及人工智能算法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等。 200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随之获得德国马普学会硕士奖学金,就读于德国马普计算机所,获萨尔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 2004-2007 年就读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11 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计算机系,获计算机博士学位并获得 2007 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随之在海德堡理论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参与一项欧盟第 6 框架国际合作项目及 负责一项欧盟第 7 框架玛丽 . 居里国际科研人员交流计划基金。之后曾任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学家,德国西门子医疗子公司 - 科隆 Neo New Oncology 公司资深科学家及深圳市中科普瑞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副总裁。至今已发表 19 篇 SCI 文章(包含三篇   Nature 子刊共同作者文章),他引次数累计达 1432 余次,单篇第一作者文章他引次数最高达到 432 次(来自 Google Scholar 统计结果),拥有六项软件著作权及申请三项发明专利,多次受邀担任相关期刊审稿人。黄炳顶教授在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算法及软件开发、癌症基因组数据分析及精准医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科研及产业经验,所开发的相关软件及网站服务器免费给学术界开放,在国际同行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多次受邀在国际著名生物信息学会议及相关肿瘤诊断基因测序产业大上做主题报告。


张席,教授,1995年毕业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安全、大数据处理等,主持并参与国家、省、市级资助项目7项,累计资金两百多万元,横向4项,深圳市“ 十一五” 规划项目1项,累计资金25.82万元,教研项目多项。1997年4月至2017.04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担任计算机系主任,曾荣获2016年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17.4至目前,深圳技术大学工作,现担任深圳技术大学信息中心负责人。教学上承担了多门本科专业基础、专业必修课程,完成教学学时3086学时,指导学术型研究生9人、专业型研究生5人,并承担四门研究生课程,共计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超过40人次,并开发教学应用与教学管理软件。


吕羽,博士,助理教授,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5至2017年在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形式化方法、机器学习、生物医学工程。已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4篇;AAAI、EMBC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主持深圳市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目前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孔雀计划”人才,并担任深圳市科创委科技专家、广东省科技厅评审专家,同时也是IEEE会员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


王树兰,博士,助理教授。2010年获河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6年获得深圳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主要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云计算数据隐私保护、大数据密文搜索方向的研究工作。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深圳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1项,参与本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深圳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本领域SCI、EI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2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期刊(JCR:二区,CCF:A类)。


张金勇,博士,助理教授。2017年获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2010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学士学位。2010年加入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担任研究助理/工程师,以及团队/实验室负责人。是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IEEE)会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CSBME)会员,同时也是IEEE TCAS, TBCAS, SJ等期刊的审稿人。获2017年度深圳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作为团队负责人曾获第十届“南山之星”创业大赛生命健康行业赛冠军以及年度总决赛季军,和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团队组季军。是2017 IEEE ASICON及2010 IEEE PrimeAsia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获得者。多次获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优秀员工称号及中科院广东分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主持深圳市技术研发项目1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实施包括973子课题、863子课题、中科院重点部署、国自然重点、广东省、深圳市研究项目近20项,累计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两部(章节),受理发明及PCT专利4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集成电路版图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精度低功耗模拟及混合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接口系统,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课程设置

公共必修课:基础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等。

专业必修课:专业英语、算法理论、组合数学、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论文写作指导等。

专业选修课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现代密码学、矩阵理论、高等数值分析、统计推断原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大数据并行算法、数字图像处理、区块链及应用、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工程伦理、项目实践等。

教学资源

目前,本学科已建设有深圳市云安全与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有SOC及集成电路方向专业实验室两个,大数据中心一个,并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已与德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立多个联合实验室,包括:与德国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成立中德物联网创新实验室、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与德国东巴伐利亚应用技术大学(雷根斯堡)合作成立中德工业安全与应用创新实验室等,并在未来三年会持续加大力度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等学科方向实验室的建设,具备良好的实验和科研条件。

奖励体系

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按照深圳大学以及深圳技术大学的奖学金政策执行。

培养特色

本学科依托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现代工业理念大背景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设“项目实践”等特色课程,借鉴欧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坚持校企结合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专业技术人才。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进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软件,互联网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发,技术咨询与支持等相关工作。也可以继续申请以上各个方向的博士学位,进一步深造。

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755-23256171 咨询邮箱:bdi_gra@sztu.edu.cn


报考要求

政治思想合格,品质优良,热爱本专业,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或相关本科专业知识背景,并对本专业有科研兴趣,有志于将来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或技术工作。